bitcoin
Bitcoin (BTC) $ 27,885.47 1.34%
ethereum
Ethereum (ETH) $ 1,774.26 1.48%
cardano
Cardano (ADA) $ 0.372538 3.86%
tether
Tether (USDT) $ 1.00 0.02%
xrp
XRP (XRP) $ 0.536301 2.74%
solana
Solana (SOL) $ 20.37 3.61%
polkadot
Polkadot (DOT) $ 6.05 2.34%
dogecoin
Dogecoin (DOGE) $ 0.07421 2.09%
usd-coin
USD Coin (USDC) $ 1.00 0.07%
avalanche-2
Avalanche (AVAX) $ 17.22 0.19%
terra-luna
Terra Luna Classic (LUNC) $ 0.000122 2.19%
binance-usd
Binance USD (BUSD) $ 1.00 0.04%
cosmos
Cosmos Hub (ATOM) $ 11.04 3.51%
chainlink
Chainlink (LINK) $ 7.19 2.15%
uniswap
Uniswap (UNI) $ 5.86 1.89%
algorand
Algorand (ALGO) $ 0.223374 5.72%
litecoin
Litecoin (LTC) $ 87.56 4.78%
bitcoin-cash
Bitcoin Cash (BCH) $ 119.50 3.28%
wrapped-bitcoin
Wrapped Bitcoin (WBTC) $ 27,854.46 1.54%
internet-computer
Internet Computer (ICP) $ 4.94 1.92%
filecoin
Filecoin (FIL) $ 5.48 4.33%
matic-network
Polygon (MATIC) $ 1.08 3.16%
stellar
Stellar (XLM) $ 0.103657 1.47%
tron
TRON (TRX) $ 0.064062 0.59%
vechain
VeChain (VET) $ 0.022553 2.71%
ethereum-classic
Ethereum Classic (ETC) $ 20.12 2.50%
dai
Dai (DAI) $ 1.00 0.03%
compound-ether
cETH (CETH) $ 35.56 1.65%
tezos
Tezos (XTZ) $ 1.10 3.62%
theta-token
Theta Network (THETA) $ 1.01 3.70%
elrond-erd-2
MultiversX (EGLD) $ 42.05 4.58%
monero
Monero (XMR) $ 155.61 1.49%
okb
OKB (OKB) $ 41.43 3.03%
compound-usd-coin
cUSDC (CUSDC) $ 0.02281 0.06%
pancakeswap-token
PancakeSwap (CAKE) $ 3.65 0.77%
quant-network
Quant (QNT) $ 125.21 0.38%
ecash
eCash (XEC) $ 0.000031 1.53%
crypto-com-chain
Cronos (CRO) $ 0.068058 1.43%
near
NEAR Protocol (NEAR) $ 1.91 3.16%
eos
EOS (EOS) $ 1.18 2.73%
cdai
cDAI (CDAI) $ 0.022176 0.18%
axie-infinity
Axie Infinity (AXS) $ 8.17 3.24%
staked-ether
Lido Staked Ether (STETH) $ 1,768.30 1.68%
aave
Aave (AAVE) $ 70.47 3.12%
hedera-hashgraph
Hedera (HBAR) $ 0.063497 0.23%
iota
IOTA (MIOTA) $ 0.208824 2.58%
shiba-inu
Shiba Inu (SHIB) $ 0.00001 1.75%
the-graph
The Graph (GRT) $ 0.141829 2.56%
kusama
Kusama (KSM) $ 33.93 2.42%
fantom
Fantom (FTM) $ 0.439146 2.27%
neo
NEO (NEO) $ 12.40 4.68%
klay-token
Klaytn (KLAY) $ 0.227857 3.60%
leo-token
LEO Token (LEO) $ 3.43 0.65%
bitcoin-sv
Bitcoin SV (BSV) $ 35.16 2.50%
terrausd
TerraClassicUSD (USTC) $ 0.021233 2.47%
waves
Waves (WAVES) $ 2.07 3.73%
arweave
Arweave (AR) $ 8.13 5.21%
amp-token
Amp (AMP) $ 0.00361 3.23%
celo
Celo (CELO) $ 0.659223 7.04%
thorchain
THORChain (RUNE) $ 1.38 1.62%
maker
Maker (MKR) $ 666.19 4.26%
celsius-degree-token
Celsius Network (CEL) $ 0.342429 0.11%
sushi
Sushi (SUSHI) $ 1.05 2.84%
compound-governance-token
Compound (COMP) $ 41.57 4.98%
havven
Synthetix Network (SNX) $ 2.40 4.38%
huobi-token
Huobi (HT) $ 3.63 1.12%
dash
Dash (DASH) $ 55.64 5.01%
huobi-btc
Huobi BTC (HBTC) $ 27,802.45 1.58%
helium
Helium (HNT) $ 1.33 6.50%
harmony
Harmony (ONE) $ 0.019778 3.29%
decred
Decred (DCR) $ 20.26 4.67%
holotoken
Holo (HOT) $ 0.001812 0.56%
chiliz
Chiliz (CHZ) $ 0.116416 2.12%
theta-fuel
Theta Fuel (TFUEL) $ 0.053069 1.20%
xdce-crowd-sale
XDC Network (XDC) $ 0.041092 2.14%
iostoken
IOST (IOST) $ 0.010358 2.83%
nem
NEM (XEM) $ 0.038832 2.84%
true-usd
TrueUSD (TUSD) $ 1.00 0.01%
blockstack
Stacks (STX) $ 0.928317 7.03%
zcash
Zcash (ZEC) $ 36.62 2.01%
enjincoin
Enjin Coin (ENJ) $ 0.386676 2.09%
omisego
OMG Network (OMG) $ 1.57 9.20%

【專欄】以太幣 vs 比特幣:為何市場會在下輪牛市較看好前者?

By 維他力 —— 2023-02-06
73 share / 15.6k view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這篇專欄,我們會先比較比特幣和以太幣過往在市場上的表現,再指出兩者的三個核心分別,解釋為何市場會在下輪牛市較看好以太幣。

BlockDailyHK 之前的專欄和影片都為大家介紹過以太坊近期的升級,包括上年九月 The Merge 以及今年即將到來的「上海升級」,透過這些簡介,相信不少初接觸幣圈的觀眾都大概明白以太坊如何成為加密貨幣發展的領頭羊。

今天以太坊的發展成為資產市場衡量幣圈潛力的一大因素,加上絕大部分接觸加密貨幣的人都會視以太坊的原生代幣——以太幣和比特幣一樣,成為其投資的首選,BlockDailyHK 將會以一系列介紹以太坊的專欄,向各位更詳盡介紹以太坊的歷史、運作機制、升級,以及發展方向。

一直以來,比特幣都是市值最大的加密貨幣。比特幣的運作、去中心化、安全,以及設有供應上限等特性,令比特幣始終是散戶和機構投資者進入幣市的首選。在 2015 年,以太幣正式被發行,以太幣是以太坊的原生代幣。隨著以太坊成為今天加密貨幣應用開發的首選公鏈,以太幣就和比特幣一樣,成為了投資者的首選之一。

在這篇專欄,我們會先比較比特幣和以太幣過往在市場上的表現,再指出兩者的三個核心分別,解釋為何市場會在下輪牛市較看好以太幣。

以太幣歷史回報豐厚 與比特幣市值不斷收窄

以太幣 (ETH) 是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根據 CoinMarketCap 的數據,隨著 1 月的市場反彈,以太幣現時(1 月 30 日)市值從底部回升兩倍至 1,999 億美元,在 2021 年 11 月的牛市高峰時期,其市值直逼 5,600 億美元。從 2015 年 1 美元起步到 2021 年觸及 4,878 美元的高位,ETH 的長期持有者都賺取了豐厚的回報。而更為重要的是,以太幣兌比特幣的價格由 2019 年年尾開始一直保持上升的勢頭,由將 1 ETH = 0.017 BTC 升至 1 ETH = 0.069 BTC,BTC 的市值亦由當時約 5 倍於 ETH ,縮窄至今天只有約 2.3 倍於 ETH。由於以太幣的應用潛力遠大於比特幣,市場普遍預期兩者的市值差距會不斷收窄,甚至有一天比特幣會被以太幣超過。


以太幣兌比特幣的價格。來源:Google


左側顯示比特幣市值,右側顯示以太幣市值,可見兩者差距不斷收窄。來源:CoinMarketCap

3 個以太幣和比特幣的重要分別

1. 應用程式開發者和開發資金都部署於以太坊,而非比特幣

以太坊與比特幣網絡最重要的分別,就是以太坊能容許開發者利用「智能合約」,建立完整的區塊鏈應用程式。以太坊由 Vitalik Buterin 在 2013 年提出。Vitalik Buterin 本來是比特幣社群的程式設計師,曾向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主張比特幣網絡應該要有個更完善的程式語言師讓人開發區塊鏈應用程式,但其主張未得到同意,因此他決定開發新的區塊鏈網絡。Vitalik Buterin 認為很多程式都可以用類似比特幣的原理來達成進一步的發展,他在 2013 年寫下了《以太坊白皮書》,說明了建造去中心化程式的目標。

此後,加密貨幣不只有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支付,更可以被開發出各式各樣去中心化的鏈上應用,例如今天常被提及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和 NFT,大部分大型項目都是建基於以太坊之上。以太坊因此成為了第一個支援應用程式開發的 Layer-1 區塊鏈。

與其他 Layer-1 區塊鏈(如 Solana、Avalanche)相比,以太坊的開發者活動最多,儘管市況低迷,但區塊鏈的活動有所增加,支持 DeFi 事業的項目激增。 大約 5,750 名開發人員在不同的智能合約平台上工作,僅在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期間就增加了 234 名新開發人員。

根據 DefiLama 在 2023年 1月 31 日的數據,目前以太坊主鏈上有多達 645 個 DeFi 項目,比第二多的幣安智能鏈 BSC 多出超過 100 個。現時以太坊上的鎖倉資金(可簡單理解為該鏈上所投放的 DeFi資金)超過 280 億美元,比第二的 Tron 多出 4 倍有餘,而且單是以太坊的鎖倉資金就已經佔了整個 DeFi 的 59%。

按鏈上項目數量排列。來源:DefiLlama

按鏈上鎖倉資金量排列。來源:DefiLlama

不同 DeFi 公鏈上的鎖倉佔比。來源:DefiLlama

即使以太坊的競爭對手,如 Solana、Avalanche、Fantom 等公鏈都有非常吸引的賣點,尤其是處理交易的速度,都比以太坊快得多,但以太坊在跨越 2021 年牛市和 2022年 熊市之後,仍然是 DeFi 當中的龍頭公鏈,獲得最多大型資金和項目開發者的信任。當中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以太坊始終是第一個全面支持 DeFi 的公鏈,有最長的歷史,以時間證明了安全可靠。此外,以太坊是眾多 DeFi 公鏈當中相對上最為去中心化,以太坊的資金來源不會集中於少數人或機構,而且以太坊發展的決策者也不可以隨意作出改動,需要經過社群的多數同意,因此很難會出現像 Luna 一樣因決策失誤而出現的崩潰,或者像 Solana 一樣因為資金來源過分依賴 FTX ,當 FTX 破產時,幣價遭受重創。

由於比特幣的設計不支援完整的智能合約,即不允許開發者去編寫複雜而完備的程式,所以比特幣過去多年的開發只集中在改善支付的效率,例如近年閃電網絡的開發,讓比特幣也如以太坊一樣,有了 Layer-2 網絡的擴容方案,讓比特幣持有者可快速而極低成本地接收和支付小額比特幣,這對比特幣支付普及化是極為有用,而且一些多人用比特幣作交易的社區,如南非、​​​​​​​​薩爾瓦多等,都十分需要閃電網絡的援助。當然,由於比特幣網絡不能被用以編寫複雜的程式,這大大減低網絡運作出錯和被攻擊的風險。所以,比特幣始終是區塊鏈支付普及化的首選。


除了閃電網絡,亦有開發者專注解決設備要求的問題,讓網絡設備不足的社區也可以使用非智能電話作比特幣支付

不過,對於龐大的開發資金來說,以太坊所代表的區塊鏈應用程式,與比特幣只停留在支付層面的應用,更為吸引許多,亦有著更大的市場潛力。
​​
2. 以太幣在合併後進入通縮狀態,而比特幣不會出現通縮

2022 年 9 月的合併之後,以太坊網絡從工作量證明協議 Proof-of-Work (PoW) 轉變為權益證明協議 Proof-of-Stake (PoS),令以太坊網絡不會再被 PoW 的擴工挖出大量新的 ETH 獎勵,只會向 PoS 的驗證者發放相對少很多的 ETH 驗證獎勵。此外,在合併之前,以太坊會燒毁部分 ETH 手續費 ,令 ETH 的流通量減少。自合併以來,大約 4625個 ETH 已被銷毀並不再流通。如果以太坊仍然是 PoW,它將向網絡添加過百萬個 ETH。


ETH 自合併之後的總供應不斷減少,並第二度實現通縮。來源:Ultra Sound Money

因此,以太幣在合併之後最終實現了通縮,即驗證者的獎勵少於被燒毁的數量。在日後市場回暖後,以太坊的參與率回升時,可以預期 ETH 被燒毁的速率會再度上升,拋離驗證者可得到的獎勵速度。

相反,比特幣設有 2,100 萬枚的數量上限,而且每四年會出現挖擴產量減半,但沒有像以太幣一樣設有燒毁機制,因此不可能出現通縮。如果純以流通量來衡量兩者的幣價潛力,以太幣會較為優勝。

3. 以太幣 PoS 質押的參與成本遠低於比特幣的 PoW 挖擴

在以太坊網絡去年從 PoW 轉移到 PoS 後,現在啟用了質押選項。從那時起,有 1,600 萬個 ETH 被質押,目前的質押回報率約為 5.3% 的年化百分比率 (APR),加上 ETH 現在是通縮的資產,許多投資者將透過質押獲得被動收入。 根據 Dune 的數據,到 2023 年,總質押金額將遠遠超過 1,600 萬,驗證者數目也超過 50 萬,證明愈多人願意投放資金於以太坊賺取被動收入。同時,更多資金參與質押會令以太坊網絡更為安全。


Dune 顯示以太幣被質押的數量和驗證人數目

以太幣的質押不像比特幣一樣需要大量的「礦機」(運行工作量證明的電腦),要成為驗證人只需投放 32 枚以太幣,電腦設備的要求低很多。如果散戶沒有 32 枚以太幣但也想參質質押,可把其以太幣投放於 Lido 和 Rocket Pool 等質押協議,不需理會硬件要求。加上挖礦相比於質押消耗的能源少很多,大型資金亦會考慮到環保問題而不參與比特幣挖礦。所以,想賺取動收入的被資金都會傾向投放於以太幣的質押而非參與比特幣挖擴。

隨著比特幣的挖礦難度而大幅提高,想透過挖礦而賺取可觀收入,都必須設立大量電腦作礦機,成本不菲且不環保

總結而言,以太坊的發展潛力高於比特幣,更能吸引大型資金和散戶的青睞。所以,市場預計下輪在牛市當中,以太幣和比特幣的市值差距將進一步收窄,以太幣繼續會有較大的升值幅度。

利好 35
利空 3